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零二章突施冷箭(四)





  “诸位爱卿,朕……”

  外地官员不算,京中够资格上朝的拢共也就两百二十多人而已,而今站出来支持张亮的就已经近五十人了,小四分之一了的,妥妥就是众望所归来着,一见及此,太宗心里头一直在张亮与赵文振之间左右摇摆不定的天平自然也就飞速地偏到了张亮一头,但见其虚虚一抬手之下,这就准备为此事画上个句号了的。

  “咳。”

  眼瞅着形势要糟,李泰可就稳不住神了——张亮不肯赴他的邀宴,甭管是不是已经上了太子的船。这等姿态本身就意味着张亮断然不会站在他李泰一边,那他李泰自然没有支持张亮的道理,而反观李大亮么,虽说只赴宴了一次。席间也不曾有过什么承诺,可亲近的姿态却还是有的,倘若能助李大亮拿下工部尚书之位,那未必不能将李大亮收为己用,正是出自此等考虑,在太宗即将下决断之际,李泰毫不犹豫地便假咳嗽了一声。

  “陛下,微臣有本要参相州大都督府长史张亮诸多不法事!”

  听得李泰这么一声假咳。徐震的眼神不由地便是一凛,可咬了咬牙之后,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嚷了一嗓子,强行打断了太宗的话语。

  “……”

  徐震此言一出,就宛若突然射来的一道冷箭般,刹那间便令整个朝堂就此诡异地安静了下来,不止是朝臣们目瞪口呆不已,就连太宗也自讶异得连刚抬起的手臂都僵在了空中——徐震是言官,有着风闻奏本之权力,他要弹劾谁,那是他的自由,即便是太宗都不能强行阻止,可问题是眼下这时机实在是太过微妙了些,再考虑到徐震背后蹲着的可是李泰来着,自由不得众人不为之浮想联翩了去了。

  “卿且把本章递上来好了。”

  太宗沉默了片刻之后,最终还是没让徐震当庭宣折子。

  “微臣遵旨。”

  太宗这么道口谕一下,徐震当即便暗自松了口大气,没旁的,概因张亮在朝在野的人脉都太广了些,若不是李泰有令,徐震是断然不愿跟张亮结下死仇的,而今,太宗既是不让当场宣奏本,那一切就还有挽回的余地。不是吗?

  “时鸿(张亮的字)。”

  在接过了徐恩转呈上来的奏本之后,太宗当庭便翻阅了起来,越看,脸色便越是阴沉,只是到了末了,太宗也自不曾当庭发飙,仅仅只是声线冷硬地吭哧了一声。

  “微臣在。”

  时值太宗翻阅奏本之际,张亮可是心惊肉跳得个够呛,没旁的,概因他自己干过的事情自家清楚,那是断然经不起查的,真要是被掀了个底朝天。那他的小命能不能保得住可就难说了,幸好,太宗当庭点名时,唤的是他的字,这无疑意味着太宗虽说很生气,却并未有深究之意,一念及此,张亮忐忑不安的心思立马便稍稍安稳了些。

  “家不治何以治辖区?朕希望卿回去后,能有所振作,再若无为,那就休怪朕不念旧情了。”

  太宗一贯念旧,尽管对张亮的所作所为亦颇是不满了的。可最终还是不曾下诏彻查,也不曾给予惩处,仅仅只是在将徐震的奏本丢给张亮之同时,语气不善地警告了张亮几句。

  “谢陛下宽仁,微臣遵旨。”

  心中有鬼的情况下,张亮根本不敢当庭翻阅徐震的奏本,也不敢说啥辩解的话语,只能是老老实实地谢恩了事。

  “陛下。微臣以为青海大都护赵彦才德兼具,又不失锐意进取之心,恰是工部尚书之不二人选,还请陛下圣裁。”

  张亮这才刚汗流浃背地退将下去,魏征便已昂然从旁闪了出来,朗声提议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以为魏大人所言甚是。”

  “陛下,微臣附议。”

  “臣亦附议。”

  ……

  魏征话音刚落,这都没等太宗有所表示呢,马周、崔仁师、高季辅等诸多朝中青壮派代表人物也都跟着出了列,不仅如此,就连一向很少在大朝时言事的新任兵部尚书李道宗也从旁站了出来。人数上,比之先前支持张亮的虽说少了些,也就三十来人而已,可个顶个都是有着能臣之美誉者。论及声势,当真一点都不差。

  “陛下,微臣有话要说。”

  在张英被徐震一记冷箭打趴下之后,哪怕曾与赵文振有过协议。李大亮还是不免起了些旁的心思,可待得见如此多朝中新锐官员出而支持赵文振之际,李大亮便知自己此番注定与工部尚书之位无缘了的,尤其是他等到了最后,也没见原本支持他的萧、杨二宰辅出面言事,才刚兴起的心气瞬间便烟消云散了开去,尽管心中还是有那么点不甘,可最终,愿赌服输的念头还是占据了上风。

  “爱卿有话只管直说好了,朕听着呢。”

  在太宗心目中,李大亮也属能臣之一,只不过在工部尚书的竞争一事上么,太宗却是不曾考虑过李大亮的,原因很简单,论资历以及亲近程度,李大亮不如张亮。而论治世之才么,他又明显不如赵文振,总而言之,无论怎么排,李大亮都不是太宗心目中的最佳人选,饶是如此,太宗也不会不让李大亮开口言事。

  “谢陛下隆恩,微臣要说的就一件事。论才论能论德,微臣皆不如赵彦远甚,故,微臣以为由赵彦执掌工部,乃名至实归之事也,还请陛下圣裁。”

  李大亮为人一向果决,既是认定自己无力跟赵文振竞争,他自然不会恋战,很是干脆地便表明了自己让贤之态度。

  “嗯,大亮虚怀若谷,确是君子也,卿之提议,朕准了。”

  太宗原本的想法是让张亮入主工部,至于赵文振么,则是再调往一上州任上一任刺史,先积累一下资历,然后再调回朝中大用的,可现如今张亮自己犯了错,不给予处分已经是法外开恩了,重用自然是断无可能之事,而今李大亮又一力举荐赵文振,那太宗自然不会再有甚迟疑,也没再问过其余朝臣们的意见,径直便拍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