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六章李泰登门(一)





  李恪就是个长屁股,一坐下来就不肯走了,在用过了晚膳之后,愣是抓着赵文振秉烛夜谈,这一谈就谈到了戌时末牌,直到普安公主不耐地派人来催了,李恪方才意犹未尽地走了人,接下来么,可不就是赵文振吃苦头的时间了?

  “秋妹。”

  躲?显然是躲不过去的,在把自个儿收拾干净后,赵文振很是光棍地便去了主卧,这才刚进了门。入眼便见普安公主正双手抱膝地靠坐在锦垫子上,黛眉微皱,显见心情不是太好,赵文振的心顿时便是一揪。可也没辙,谁让他偷了荤呢,无奈之余,也只能是腆着脸地走上了前去。

  “……”

  面对着赵文振那讨好的讪笑,普安公主除了奉送上一对卫生眼之外,再无旁的反应。

  “嘿。”

  得,老婆大人是真生气了,这可不是小事来着。值此要命关头,那无疑就只剩下一招可用了,无他,毕竟通往女人心里的最佳捷径就是……,嗯,你懂的。

  “别,妾身又有了。”

  普安公主那架得住赵文振力大,一下子就被放平了的,这可把普安公主给吓了一大跳,赶忙紧着便惊呼了一嗓子。

  “当真?”

  孩子,赵文振可是一向不嫌多的,这一听普安公主如此说法,眼神顿时便亮得有若电灯泡一般。

  “嗯,太医下午来看过了,说是正好一个月了的。”

  见得自家丈夫如此惊喜,普安公主当即便娇羞地眯上了眼。

  “哈哈……,好,真是太好了,秋妹,辛苦了,为夫,为夫……”

  普安公主这等证实之语一出,赵文振登时便激动得个连连搓手不已。

  “傻样。”

  望着自家丈夫那激动的样子,普安公主的心不由地便是一甜。些许的委屈与不满遂就此烟消云散了开去……

  贞观十二年八月十一日,回京述职的扬州都督、吴王李恪当朝上本,言称去岁年中所出之《贞观律》虽比《武德律》更为周全,然,诸多条款皆缺乏例证与注释,于实践中,屡屡有误引误判之事发生,自请总揽其事,帝闻之,大悦,准李恪之所奏,并着大理寺、刑部等各有司全力配合。

  同日。太子于朝议时提出欲聚道、僧、儒三家之大德者共同辨析真理,以明治国之要,朝中臣工反对者众,皆言儒者,治国之道也,岂可与僧、道这等方外之法同列,太宗为此犹豫再三,然,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太子的提议。

  自汉以降,儒家思想就是治国之主流,哪怕大唐武风鼎盛,可掌权者依旧还是儒家子弟。毫无疑问,太子搞出来的那个所谓三家法会注定不讨儒家子弟之欢心,哪怕已然通过了朝议,可后续上本反对者依旧极多,不少文臣都找到了赵文振处,希望赵文振能带头抵制这个莫名其妙的法会,对此,一向与太子不睦的赵文振却从始至终皆不置一词。无他,上天欲使人灭亡,必先令其癫狂,对那等注定将没好下场的主儿,又何必去理睬他的对错与死活呢。

  八月十四日,刘德智因主导武器工坊革新一事建功,得以晋升为少府监(从三品),算是一举越过了中级官员与高级官员之间的天堑,而高季辅则因功递补为工部侍郎,所遗之缺经赵文振举荐,由侍御史何栋接任,再算上已就任工部司郎中的聂无畏。工部已基本掌控在了赵文振的手中。

  八月十八日,赵文振上本,表示盐业革新已势在必行,并言称采用新法制盐后。大唐之盐产量将翻二十倍以上,成本则可降低六成有余,太宗闻之甚喜,就此准了赵文振之所请。着虞部郎中何栋、员外郎林道共同主持革新事宜,其后不久,林道留京驻守,而何栋则领着司中部分官员赶赴山东,启动盐业革新事宜。

  “禀老爷,魏王殿下派了人来通知,说是一刻钟后便会到。”

  八月二十日,好不容易才轮到了个休沐的日子,赵文振自是哪都不想去,一大早起来就猫在了家里,逗逗小赵安,陪陪普安公主,其乐可谓是融融哉,却不曾想巳时刚至,内院总管秦和就给他带来了个不甚美妙的消息。

  “嗯?”

  一听小胖子要上门,赵文振一时间还真就有些个回不过神来的。要知道他与小胖子之间虽说不是死仇,可旧怨也是不少的,这货冷不丁耍上这么一手招摇上门拜访的把戏,所为何为来着?

  “四哥这人最没意思了,来就来罢,整那么大的排场给谁看啊。”

  普安公主性子相对较冷,在一众兄弟姐妹中,除了与李恪关系最密之外。与其它皇子公主们的关系都只是一般般而已,这会儿一听小胖子人没到就先让下人来通禀,自不免便来了气。

  “呵,无妨,秋妹有孕在身,就不必出面了,来人,传令下去,大开中门迎接。”

  正所谓言者无心,听者却是有意——普安公主只一提大排场,赵文振立马便意识到小胖子之所以肯屈尊降贵地来赵府,十有八九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受了太宗的指点,这货明明不想来却又不得不来,故而方才会整出这么套把戏,目的就一个,那便是把不欢而散的罪名全都推到赵文振的头上,一念及此,赵文振自不免便有些个又好气又好笑,可也懒得跟小肚鸡肠的小胖子一般见识,只略一沉吟,便即朗声下了道命令,不旋踵,偌大的赵府顿时便就此喧嚣开了……

  “报,禀殿下,公主府已是中门洞开,工部尚书赵彦目下已领着府中人等于门外恭迎殿下的到来。”

  通往赵府的路上,魏王府一行数百人正自浩浩荡荡而又磨磨蹭蹭地向前走着,冷不丁却见一骑从东南方疾驰而来,直抵魏王所乘的豪华马车前,而后一个干脆利落地滚鞍下了马背,于道旁紧着便是一个单膝点地,朗声禀报了一句道。

  “嗯?”

  报马话音方才刚落,但听一声轻吭响起中,小胖子那肥嘟嘟地大脸便已从车帘子后头探了出来,一双眯缝眼里满满都是不加掩饰的迷惑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