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5节(1 / 2)





  戚慈放下游记,饮了口茶水,然后平静说道:“唤她来问问就好了。”此时此刻,戚慈其实还不知道,有风口中的那人就是那个曾经拉着她不让她离开的小姑娘。

  对小姑娘,戚慈一向都很宽容。

  阿哑来了,目不斜视,直接就便是巫芒的想法就是她的想法,对此没有任何的异议。而巫芒甚至连面都没有再露了,有风装作看不见阿哑眼中的失落,又让人将她带下去了。

  戚慈又饮了口茶,叹了口气问道:“她喜欢越国的那位大巫?”喜欢一个人,是真的藏不住的,这姑娘素日低着头呆在巫芒身后,等到抬起头的时候,却又看不见巫芒了。

  一笔糊涂帐,有风想着他恐怕是管不了了。

  听见戚慈这样一问,索性就点了点头,回答道:“是的。”

  戚慈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她知道巫者是不成婚的吗?也是不允许动情/欲的。”就像巫医和六阿婆一样,他们两人终身未婚,心意相通可是却永远不见面。规矩就是这样,谁坏了规矩,谁就要去死。越是小的地方,越在意这些。

  巫一旦成婚生子,就不是巫了。

  戚慈说的这些,有风也知道,他放下笔,起身突然就走过来抱住了戚慈:“我若是……我若是巫,就算失去所有,也不能失去我爱的人。”这就是他永远不明白巫芒在想什么的原因。

  不过没有关系,他尊重他所有的决定。

  人这一生,都要为自己做过的事情负责,这就是人生。

  有风果然为阿哑安排好了身份,十分经得住查,因为那就是她原本的身份—燕淼。

  燕国不是君主的一言堂,这和越国不一样。前君后是个相当了得的人物,自然还有那么一些老臣记挂着她,自然也就记挂着君后所出的那位小王姬。现在的燕国君不记得没关系,他们这帮老臣可都还记得呢?王姬可没有死呢。

  燕淼的归来,直接打破了燕国王宫的安宁和固有格局。就像是一块石头,搅乱了一池春水。

  燕淼究竟遇见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获得那些情报的,有风和巫芒不得而知。只是燕国忽然之间,就天翻地覆了。

  在燕国灭国之时,戚慈也成功占领了整个吴国。

  他们两人的书信来往更加密切,戚慈回国之后,也没有人询问不该问的东西。

  她眉间间的欢喜是个人都能看见,谁也不是傻子。连阿溪都沉默了,不过戚慈还是特地同阿溪谈了谈,让阿溪更容易接受有风一点。

  阿溪接受了有风,只是在阿溪看来,但凡有风对戚慈有一点不好,她都会让有风后悔终身的。

  第138章 一百三十八 迁都

  戚慈告诉阿溪有风的存在的时候, 就注定了她没有想过要掩饰这段关系。男欢女爱,两厢情愿,有什么好掩饰的呢?戚慈和有风在一起这件事情, 该知道的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却一点都不知道。

  吴国被拿下之后, 戚慈迅速整合了她现有的资源, 对吴国进行了改革。首先就是税收,吴国基本是依靠农业税和剥削百姓撑起来的, 剥削得也不算狠, 恰好在可以忍受的程度以内。

  也正是因为这样, 吴国一直没有发生过大的动乱。

  没有动乱, 不代表领导人就是个好的,只能说治下百姓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的生活。他们麻木,没有自我,世世代代都这样过来了, 谁不是这样的呢?

  直到改天换日,吴国也成了戚慈所有。他们才知道, 原来生活……也是可以过成另外一种样子。

  随着农业税的减少,相应的商业税就增多了。按理说, 这样的趋势下, 大家都会去种田,可是总是有那么一些有眼光有眼界的人,他们会发现,政府也就是戚慈在扶持商业的发展。

  小手工业、小商贩们到官府注册之后可以三年不交税, 大商贩们会获得政府的支持。经商最害怕什么,最害怕执政者将其当做大肥羊,养肥了就宰杀。

  戚慈显然不会这样。

  下面的人自然也不傻,心里面门清,戚慈想要发展工商业,从而减轻百姓的负担,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一件大好事。毕竟种地是看老天爷吃饭的,若是老天爷一个心情不好,这一年弄不好就会欠收,到时候莫要说什么交税了,自个儿都填不饱肚子。再有像是曾经吴国王都边上,不适合种植粮食,一个弄不好就是要死人的,只是这几年老天爷赏脸没有出大问题罢了。

  可是这不代表潜在的威胁不存在。

  政府重视商业,的确也是一件大好事。

  这是占有了吴国之后,给吴国带来的第一个好的改变,让很多人都看见了希望。第二个改变,其实不是戚慈去故意促成的,反而是无心之中就成了。

  上林郡的实际裁决人是戚慈,对外大家都尊称她一句胡山先生。胡山先生是个女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最开始还会有人说上几句,可是随着戚慈拥有的土地越来越多,拥有的权势越来越大之后,便再也没有人说不该说的了。

  人就是这样的,人的劣根性决定了他们会嫉妒比自己好一点的人,却不会去嫉妒那些比自己好过太多的人。

  戚慈早就已经站到了普通人只能仰望的地位了,再多的嫉妒也化为了崇敬。再加上戚慈治下格外的繁荣和谐,甚至很多人将上林郡当做一种朝圣地。

  因为戚慈,吴国女子地位得到了质一般的飞跃。这不是那种明面上的有地位,而是更加实际的。女子和男子有着等同的继承权利,也就是说,再有景翘这种独女的情况,纵然是家无男丁,也绝不能取消她的爵位。

  再有就是,女子可以做官。这些都是上林郡的规矩,上林郡就是戚慈说了算,然后吴国和陈国被合并进来之后,竟也是很快就适应了这一切。

  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姑娘,她不是愿意在家中相夫教子,而是这个世道让她们只能在家中相夫教子。

  又因为前面有了景翘、阿溪她们作为大好的例子,便有下边的人揣度戚慈的意思,觉得她或许是更喜欢女子的,于是下了大力气培养家长的姑娘,又下了大力气想要将姑娘们送进胡山书院,当然家中男子的教养也不能放松。

  不算最终目的是什么,总归现在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最大的提升。不知道多少姑娘从此摆脱了一生只为嫁人的生活。也不知道有多少女儿家从此有了另一个选择。

  时光缓缓流过。

  原本七国鼎力的局势好像眨眼睛就一分为五,剩下有风的越国,戚慈的上林郡,还有齐国,以及一个夹缝之中艰难求生的卫国,还有在北方的赵国。齐国国是个聪明人,他也不甘心,可是一见吴国君的下场,也就什么不甘心都没有了。

  戚慈不是个刻薄的人,这里看公子渠就知道了,他失去了王位好歹还剩个爵位,其实生活得也挺好了。

  总比最后……连个全尸都剩不下来得好一点吧。

  齐国君很识趣,于是齐国几乎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被戚慈拿下来了。与此同时,赵国根本就抵御不住有风的大军。有风征服国家不像戚慈,戚慈喜欢不战屈人之兵,有风喜欢暴力碾压。

  横竖赵国碾压不过他。

  谁也没有想到,天下三分,最后剩下来的居然会是最弱小的卫国。奇怪的是戚慈没有动卫国,有风也没有动卫国。卫国君整日整日在自己的宫殿中心焦如麻,他看有风有风是个杀人不眨眼的,看戚慈,戚慈是个算无遗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