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9节(2 / 2)


  面对这样的情况,谢宸安也不免为前线的杜恒而感到忧虑。

  此后不久,前线传来消息,杜恒率领三万大军归顺谢宸意,而剩下的十七万大军因不服从杜恒此举,而推举出了新的将领,目前仍旧在与谢宸意的人马进行抵抗。

  消息传进宫的时候谢宸安面对这样的消息第一反应就是不信,杜恒那样的人,是把忠诚写进了骨子里的,她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的,她总觉得这件事情背后定然另有隐情。

  在杜恒归顺之后谢宸意便直接派杜恒率领麾下人马攻打朝廷剩下的十七万人马。

  第215章

  一场混战就此开始, 杜恒在场上表现不凡,而她不念旧情的厮杀也很快就取得了谢宸意的信任。

  杜廖不想见到杜恒走上这条路,她有心效仿凤后, 以自杀结束这一切, 奈何有了凤后的前车之鉴,谢宸意的手下对她看管的十分严格,每日里给她下药,让她浑身无力, 昏昏沉沉的陷入昏睡, 想死已然变成了奢求。

  虽然在接下来的两场战事之中谢宸意这边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面对朝廷的十几万大军, 想要彻底取胜明显是难上加难,而双方十几万大军旷日持久的交战所带来的伤亡就更是不必多说了。

  因为国库不算充盈,谢宸安不希望这场战争持续太久, 而谢宸意同样不想。

  谢宸意这些年都没怎么到过封地, 直到被贬之后方才过来,对这封地这边她缺乏整体的控制,此前的时候她只强调封地这边的武装力量, 对于这边的农业和税收却是缺乏重视的,而且都尉司的人数过于庞大,每日的消耗本就是极大,想要在这种情况下存下粮草也的确是不容易, 这就导致谢宸意这边也很难打持久战。

  她此前的时候快速的占领几个城池, 也是有着用城池内的资源补充供给的想法,只是眼下是冬天, 秋季的税收都已经上缴,百姓家中的存粮也已经消耗多半, 是以也没能取得多大的收获。

  但虽然知道现在的时节发兵不便,各方面的准备也还不够充分,谢宸意却也不敢耽搁,眼下女皇刚刚驾崩,谢宸安还未登基,且需要对付戎国与乌木族,这个时候对她而言已经是最好的机会了,错过这个机会,一旦等到谢宸安彻底登基,那她所面临的困难自然会更大。

  面对眼前的这种情况,谢宸意也并非是没有丝毫的想法,她想到了一重破解之法,眼下朝廷的大军都分派了出去,此时京城之中明显空虚,她只要能够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抵达京城,擒贼先擒王,直接将谢宸安拿下,那剩下的事情便无需再多考虑了。

  她在京城之中也经营了许多年,还是有着一定的人脉的,她相信只要她到了京城,就能够迎来一定的支援,届时里应外合拿下谢宸安并非是难事。

  只是这计划虽然不错,但如何带着士兵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默不作声的抵达京城反倒是成为了一个难题。

  她虽然为了隐蔽,不打算带太多人前往京城,但是京中仅就禁卫军便有数千之数,她要带去的人自然也不能太少,不然不仅起不到想要的作用,反倒是会和其他人一同葬身于此。

  按理来说此时最好的办法其实是利用已经开凿了大半的人工运河,众人凭借水路一路前行,而后直达京城。

  然而这人工运河现在虽然有的河段已经修建完成,但却并未通行,这个时候船只贸然行走其上难免会引来注意,而从此处到京城路远,又是寒冬时节,万万不可能让一众将士们游这么远的路程的,在水下一两个时辰或许还能忍受,但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决计无人能够做到。

  所以这计划到此也宣告了终结,这么想着谢宸意不免有些感慨,只觉得自己时运不济,明明机会难得,却赶在这寒冬时候,又赶上人工运河未曾正式通航,让她一番算计不免尽数落空。

  但无论如何前线的战况总不能一直僵持不下,面对眼前的情况,只能再想办法。

  这个时候谢宸意其实是有些后悔当初因为一时意气之争,而让杜恒直接在众人面前带兵叛变了,若是没有此招,这个时候则可以在人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让杜恒想办法把她们送入京城,而今杜恒已经公然叛变,再利用杜恒就变得有些困难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若是没有此举,她也是万万不会相信杜恒当真有如此魄力,而且若是没有杜恒一连数日的帮扶,他们是否能够如同现在这样一连取胜尚且不可确定。

  谢宸意本不是擅长谋略之人,在这方面倒是从来也不托大,一般也不会擅作主张,更多的时候是叫来属下和幕僚们一同商议,这次自然也是这般,她当即将人叫来一同商议此事。

  众人对此自然都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不过其中倒是有一个人的看法说动了谢宸意。

  杜恒其实也并非是完全不可再利用起来,杜恒阵前叛变虽然是大忌,但是杜恒的身份到底不一样,她自幼便跟在谢宸安的身边做伴读,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不凡,而且谢宸安又是一贯的心软,这个时候若是杜恒认罪,谢宸安未必真的会再追究杜恒的罪责,毕竟大饶最是重视孝道,她此前的行为虽然有错,却也是能够被理解的。

  谢宸意当即觉得此言甚是,于是在与众人商议过后决定让杜恒装作悔改,前往京城认罪,而她则带人潜伏其中,趁机杀了谢宸安。

  杜恒听言并未直接拒绝,反倒是问道:“郡王认为我当以何名目回京呢?”

  “你是说回京认罪不够?”

  “不够,我若是真的诚心悔改,自然应该做出些事情来证明才是,比如说带兵打胜,如此功过相抵,方才是最佳的认罪态度,也更容易让人接受。”

  杜恒这话说得在理,但谢宸意可不敢真的让杜恒这么干,杜恒现在勉强归顺于她全都是凭借着杜廖的缘故,有几分真心尚且难以确定,而若是现在放任她攻入,后续她会不会真的趁机将她们一举歼灭那都是难说。

  谢宸意的拒绝在杜恒的预料之中,杜恒继续说道:“那不妨以我救出母亲,但母亲受伤严重,我需进京为母亲求医为名。”

  谢宸意下意识又要拒绝,杜恒却继续说道:“我突然回心转意总是要有个理由的,此前的时候我是因为母亲被郡王扣押,所以才做了如此之举,而若是想让人相信我已幡然悔改,那母亲被我救出来了自然是最好的理由。而我都能够为了救母亲不惜叛变,如今我再为了给母亲治病而选择入京认罪也说得过去,这一点不容易让人生疑。而且若是不带着母亲一同回京,我心中也是难安,还请郡王见谅。”

  杜恒这样直白的将对于自己的不信任说了出来,反倒是让谢宸意对杜恒少了几分警惕。

  谢宸意的性子本来就偏向武人,更喜欢直来直去,杜恒这样将所有的事情都摆明,谢宸意一时间倒是认真思考了起来,片刻之后她说道:“那既然如此为了防止你此言被识破,不妨在兵部尚书身上……”

  “郡王若是如此,那我今日便与郡王一决生死。”

  谢宸意没想到杜恒的性子这么烈,她刚刚只是想说想在杜廖身上下点毒,这样她能更放心,也好用解毒的药物进一步牵制杜恒,而杜廖一副病恹恹的样子也更容易取信于人。

  不过这也并非是关键,到时候多派些人手控制杜廖也是一样的,而且之前的散力散明显作用也不错,倒也不一定非要给她下毒,毕竟真的将杜恒逼急了,鱼死网破那就坏了大事了。

  事情最后就这样定了下来,杜恒给京中去了奏折,奏折上的内容皆是按照谢宸意的意思写的,谢宸意全程在一边看着,就怕杜恒做什么手脚,数个幕僚也是先后做过检查,确定没有丝毫的问题之后这才将这奏折送去京城。

  谢宸安收到杜恒的奏折之后自然也是觉得意外,但她和杜恒自幼一起长大,默契还是有的,虽然奏折在内容上并未有所表示,但言辞间的语气和态度还是给了谢宸安几分暗示。

  谢宸安当即将这奏折给萧敬之看过了,两人商议片刻,而后决定让杜恒回京,并同时让禁卫军和兵部做好万全准备。

  谢宸意这边得知谢宸安果然准许了杜恒的请奏,准她回京之后顿时激动起来,是非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谢宸意也明白恩威并施的道理,之前的时候一直强横的用杜廖作为筹码,而这个时候再如此便是不妥了,于是她亲自表示若是杜恒这次能够帮助她夺得皇位,那她自然不会亏待杜恒,也不会亏待杜家云云。

  她这意思是表示到位了,态度也足够诚恳了,至于杜恒听没听进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在此之后不久杜恒一行人便向京城之中进发。

  按照常理来说,女皇大丧之后一个月谢宸安便可以登基为帝了,而谢宸意为了在此之前赶到,特意找了船只,沿着人工运河带人回京,而对外的说法则是杜廖的伤情严重,不能耽搁。

  杜恒手上有谢宸安的诏令,其他人也不敢质疑,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由于走水路的缘故,一行人在预定日期之前便到了京中。

  杜恒带着一行人到了城门之外,按理来说将士归京,属下需得在城门前二十里之外驻扎,而将领只能带少数人马入城门进宫面圣,这是大饶先祖传下来的惯例,目的就是防止有的将领借此机会图谋不轨。

  谢宸意自然清楚这一点,她也一早就预料到了这件事情的发生,于是在此处便与杜恒分开,同时嘱咐杜恒带着部分她的人马先行入城,之后控制住城门,将她们放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