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成庶女的庶子第75节(1 / 2)





  “不会,我们自有我们的优势,培养一个童生出来,没有三五年能行吗?童生又不是地里的苗,拔了一茬还有一茬,再说了,附近的城市会有几个读书人?不论在福光城还是仙火城,读书人都

  是稀缺的,待遇好的很,怎么肯来这里?”

  所以请外援和找内援都行不通,剩下的一些童生如果比他们厉害,当初也不会是他们被选拔来启蒙了。

  “这就是奇货可居的感觉吗?”有童生喃喃自语。

  经过这么一通分析,剩下的童生都安下心来,觉得他们胜算颇大。

  就算是白童生犯了错,也可以私下处罚,何必要闹的沸沸扬扬?丢了他们这些读书人的脸面呢?

  童生们耐心等候着衙门的妥协。

  童生们生了几日的病,启蒙班就停了几日的课,还真别说,不用上课的日子就是好啊!一玩就是一整天,什么事情都不用操心,连备课都省了。

  如果不是没有花销,童生们还是挺喜欢这样日子的。

  当然,这些童生的心也不是齐的,有人囊中羞涩想要早点复工,就悄悄到了学堂里,准备观察情况,却不想里面居然热闹的很,学生们正在整齐诵读,讲台前有人讲解着新的知识....

  好像少了他们,也没什么变化?

  不,还是有变化的,那就是学生们学的更认真了,先生们也教的更认真,气氛比以前融洽多了。

  这个打击还不算完,等童生们回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更得了一个悲惨消息,白童生被剥夺了功名,当地学政斥责他立身不正,品行不端,让他以后好好修炼自身,别再做出丧行败德的事情。

  这些人,哑口无声。

  *

  “杀鸡焉用牛刀啊!”赵辰之不住摇头,“白童生这样的小人,上报给学政,我都嫌磕碜!”

  太拉低他的档次了。

  “这叫杀鸡儆猴,以后再想谋求特权法外留情,白童生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宋朗旭摇头,“不过师兄这个决心,下的好!”

  赵辰之笑道:“歪风邪气不可助长,哪怕是倒贴钱我也不会允许他们嚣张下去。”

  所以这次,赵辰之出面去福光城,特意借了五个先生来,在启蒙班里顶上教学。

  不过借来的东西终究是要还的,还是要照城自己发展出读书人才好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觉得除了这些,还要修建属于照城自己人的学堂,不然这些“奇货可居”的还会卷土重来。”

  “这我当然知道,只是教书育人,并非一日之功,急也是急不来的,上来找这么多先生呢?”

  “我觉得,可以“先输血,再造血”,”宋朗旭一边整理自己的思路一边说:“本地没有,那就去外面借嘛?福光城没有,难道别的地方也没有吗?只是教导童生而已,在那些文风鼎盛之地,难道还没几个学识渊博的童生秀才吗?”

  “照城穷困,他们未必肯。”赵辰之也想过这些,最终归咎到一个字,穷。

  宋朗旭笑的很狡猾,“我们又不是一定要绑着捆着人留下来,附以重金,附以诱惑,只要肯留下个两三年就够了,一批又一批的两三年,加起来不就凑到十年吗?十年之后,怎么也该有一批人

  才被培养起来了。”

  这样就是一个良好的循环,慢慢就能带动一地的文风。

  第一百章

  他们两凑到一起商量了该如此延请先生, 如何确定先生的待遇等等,不知不觉就消耗了一个时辰。

  说完这些,赵辰之还意犹未尽:“暂时先这样吧, 剩下很多问题只有遇见了, 才能确定到底如何安排。”

  “不过有件事情, 我倒是不得不提一下。”宋朗旭说道, “就是“隐私保护”。”

  赵辰之摆出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件事情,最大的受害人是那寡妇, 明明自己行的端做得正,却要遭受侵害,被迫换了工作, 保不准还有脑子不清楚的,说那寡妇如何如何, 解释都解释不清楚。”

  虽然九成九的人都是清醒的,但总有那百分之一的糊涂蛋, 而糊涂蛋造成的伤害力也是最大的,对着受害人形成二次伤害。

  另外还有举报了小偷小摸的,三五月犯人被放了出来, 再转头去寻举报人晦气的......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当初黄娘子来举报丁氏兄弟, 不就是个现成例子?刘主薄还特意替她们保密了赏金的事。

  宋朗旭就觉得,能不能保护好这些人的隐私呢?让他们也能安安全全的生活?毕竟他们从头到尾也没有做错什么。

  赵辰之听的不住点头,“这事我看可以!我也想过这个问题, 只是没你想的这么周全。”被犯人打击报复的案件也不少,如果做好了保密, 至少能够减少很多类似的案件。

  宋朗旭试探着问:“如果想要把这条写进律法呢?”

  赵辰之一屏,皱眉道:“难, 非常难!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很难要求别人,不会有人认同的。”

  这种保密,还是基于道德层面的要求,如果写入律法,会引起轩然大波的。

  “我也是,想一想而已。”宋朗旭他是一时口快,所以脱口而出。

  看到师弟失落,赵辰之转而安慰师弟,“现在没有,我们也可以先从我们这里做起,然后再推广到所有人身上,到时候自然而然就会成为新的规则。”

  “好吧,师兄是对的,一口吃不成胖子的。”宋朗旭也认同,先把这事记在心头。

  凡是读书人都会有同窗,有人一举向上,自然有人屡试不第,宋朗旭跟赵辰之都写了信给各自的好友,让他们寻摸到几个愿意来照城的。

  结果还真的找来几个学识过关,还乐意吃苦的,毕竟待三年就能赚到平日十年的钱,会有人愿意搏一搏的。

  新来的先生还没抵达,之前那些住在公共宿舍的童生们,就灰溜溜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