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意外和敌国太子有了崽崽后第131节(1 / 2)





  其他将领还在奇怪:“那前面的小狗是什么意思。”

  一人怒道:“莫非是这江国太子故意把殿下比作小狗,借图来挑衅殿下,说要把殿下打哭!”

  徐桥忙把众人赶走:“什么小狗大狗的,说不定人家只是放错了,画着玩儿的,别瞎猜,都赶紧去思考破阵之策去。”

  从天黑到天亮,再由天亮继续转到天黑。

  整整两日过去,城下棋阵,依旧出于僵滞状态。更多的名士和手谈大家从江南江北各地赶来,然而无一人能想出一个完美的破局之策。

  次日夜里,天空开始飘起小雪。

  天寒地冻中,暮云关依旧灯火通明,所有观战名士,观战士兵,所有下属国国主公卿,都枯坐在纷飞的雪花中,望着那黑白纠缠的棋局出神。

  名士们大多是文人,身子骨文弱,在寒风凛冽的关外之地,苦熬了两日,已经有些渐渐撑不住,搓着手道:“这可如何是好,依我看,这棋阵还未破,咱们人就先冻死在雪中了。”

  另一人则道:“你就知足吧,好歹这只是棋阵对决,而不是真正的流血战争,真打起仗来,那些将士,还不是要露宿野外,冒雪冲锋陷阵,不知要死多少人。哪如现在,你我只是受些苦寒而已,但好歹还有酒喝,有肉吃。”

  这话倒是触动不少人的心肠。

  “是啊,若能天下太平,谁喜欢流血战争。”

  “江国太子提出以棋阵对决代替大军拼杀,实在是造福苍生之举。只要海清河晏,天下太平,其实谁胜谁输,又有什么关系呢。”

  正这时,两侧高台上,再度有沉闷鼓声想起。

  无数名士都纷纷仰首望去,只见纷飞雪花中,一南一北两位太子,隔着遥远的城楼对望一眼,再度同时擂响了战鼓。

  而伴着鼓点,城下的棋阵,也发生了惊人变化。

  因原本如藤萝巨木纠缠在一起的白子与黑子,竟泾渭分明,同时开始往左右两侧散去。白子在为黑子让路,黑子也在为白子让路。

  六百名白衣甲兵与六百名黑衣甲兵,迅速占据棋盘左右两侧,重新结成一条长龙。鼓点密密,震荡在每一个人的心口,棋盘左右,再度出现一条白色巨蟒与黑色巨蟒,棋盘竟回归了最初始的状态!

  “这黑子白子,真的分开了。”

  “天下苍生,这珍珑棋局的破局之道,原来是退,而不是进!”

  白色巨蟒与黑色巨蟒没有再激烈撕咬,而是围着巨大的棋盘,开始同时合围。鼓点越来越急,双方甲兵移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白蟒包裹住黑蟒,黑蟒又反过来包裹白蟒。

  两个蜿蜒如长龙一般的一字长蛇阵,开始以天为幕,地为席,画起巨大的八卦阵图。所有人神经绷紧,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那迅速移动的黑子白子看。

  所有人几乎忘记呼吸。

  因无人能预料,最终是白子合围住黑子,完成八卦阵图最后一笔,还是黑子包裹住白子,定下这一局胜音。

  激越的鼓点声中,城门楼上,忽然再度响起琴音。

  这次不是缠绵之曲,也不是恋人之曲,而是一首思乡之曲。

  天下名士,所有士兵都很熟悉的一首思乡曲。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

  曲调沉郁伤悲,饥渴交加的戎卒们在行道上艰难行走的画面跃然眼前,所有士兵都无声落下眼泪,所有名士都站了起来,望着高台上击鼓的太子,望着城下于风雪中列阵的士兵,不知谁突然振臂喊了一声“止戈休战”,一时间,止戈之声声震九霄,响彻在暮云关上空,久久不绝。

  而几乎同时,黑子和白子也在八卦阵图的最外围相遇,共同完成了合围。

  竟各占半圈,谁也不多一子。

  第102章 火焚青雀1

  “和局!是和局!”

  惊叹声四起,所有名士激动欢呼。

  即墨清雨随隋帝一起立在观赛台上,目光再度浑浊。

  而与此同时,暮云关外,忽然冉冉升起无数孔明灯,万千明灯,华丽壮美,如同星子一般铺满夜空。

  江蕴放下鼓槌,立到城门楼前,玉带飘扬,往对面高台上望去,隋衡也恰好遥遥抱臂望来,身后跟着一众隋国将领谋士,他张臂挥手,眉峰张扬,桀骜一笑,高声道:“容与殿下,孤这第三件见面礼,你可满意?”

  江蕴没有说话,但轻轻扬起了嘴角。

  跟着后面的范周皱起眉,觉得这个隋国太子,实在是行事太招摇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殿下与他有多深重的情义呢!

  对面城楼上,江帝亦神色凝肃打量着城下那巨大的八卦图案,柳公在后笑道:“这可真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幕。”

  江帝没有说话,抬头看着那些飘在天上的孔明灯,忽问:“太子和隋国太子相识么?”

  云怀和一众守将如履薄冰立在后面,听了这话,都微微变色。

  云怀性情稳重,知道这话不能乱答,忙谨慎回道:“殿下破坏过隋国太子几次南征计划,还射伤过隋国太子的手臂,隋国太子一直耿耿于怀,十分痛恨殿下。”

  江帝没再问什么。

  隋帝也皱眉望着那些灯,再度将徐桥叫来,问:“太子又在搞什么?”

  徐桥也有些无地自容,硬着头皮答:“殿下说,要让天下万民看到他愿意止戈休战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