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猫她女粉超多第36节(2 / 2)


  当然,也有很多比较官方的大v,也认认真真的转发了米哈的知识点,并靠谱的给了其他一些干货,科普一些整形药物的适龄阶段,有什么特殊体质或敏感禁忌的人要避开什么项目,国内目前有哪一些得到官方许可的医院或机构。

  ——我们一直都在呼吁大家正视问题,然后理智而冷静的面对自己,只是一直以来声音比较微弱,现在借米哈的知识点蹭蹭热度,希望大家可以深入了解之后再来对照自己的情况。

  ——赞同,我们以及很多关联的友博,都在努力的辟谣和曝光无证的黑诊所,但依然有很多无辜的消费者上当受骗,希望大家关注科普知识可以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米哈太敢了,是我们很认真的知识点小老师了,激情转发!

  除了一些类似的科普账号转发,还有很多黑名单账号也圈了米哈借她的热度,认真的去圈当地的工商局,把那些无证的黑诊所或是虚假宣传的广告商家公布在大家面前以防受骗。

  就像是林君说的那样,很多事情其实早已在水面之下波涛汹涌,只不过是缺一次真正的风浪把所有的东西翻上来而已,米哈做了一次小的风浪,也真正的让水面炸了一次。

  然后,出于转发的“学费”,网友们也会默默把米哈的小广告带上,将《阿姊》的宣传送到了各个地方,基本上免费达到了狂轰滥炸哪里都能看到的程度,可以说是给剧组省了一大笔宣传费用了。

  苏导那边也没有辜负米哈的发力,在三大电影节正式评选之前,《阿姊》先拿到了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提名并成功获奖,上映日期也终于确定下来了。

  其实仔细想想,《阿姊》也不是什么禁忌剧情或是敏感题材,要是往积极正面的方向想,也是人不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奋力向前,董晓春她们持股的一些院线也暗中推了一把,米哈终于可以跟着剧组跑宣传和路演了。

  而不是电视购物推销一样,拿着手机的炫彩荧光加粗字体给网友们吃安利。

  很多事情一旦有了好的开始,剩下的事情就会变得很顺利,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之后,《阿姊》又陆续得到了两个提名,真正把国内观众的期待带领到了一个新的巅峰,连米哈和苏导在点映会上见面的时候,苏导都和米哈提前说了一些去走红毯的事情,她们的剧拿奖希望很大。

  演员终归是要靠作品说话的,在《阿姊》从东京国际电影节获奖归来,并得到两个很权威电影节的提名时,赵雅茴那边接到的工作机会都默默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圈内演员的等级区别其实很明显,米哈已经在《阿姊》这部电影之中拿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如果上映之后再得到了票房和热度的肯定,赵雅茴有信心再让米哈往上走几步,到时候收到的邀约也会上新的档次。

  所以,大家都在等,等点映会结束的影评,等真正上映后的观众反响。

  一向不怎么紧张的米哈也被这种紧绷感传染,看着成片之中的自己熟悉又陌生,心情却平稳了很多,毕竟,这就是她的底气,米哈一直有在认真努力的完成工作,她在《阿姊》这部电影中的付出和牺牲也不比苏导少。

  米哈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事业才是社会角色的立足根本了,因为事业的稳定可以让人坦然的面对社会外界而不会被甩脱出去,这一点是家庭或是其他都比拟不了的。

  点映结束之后,米哈收到的第一条评价意外的不是来自媒体或影评人,而是她的大学同学。

  自剧组杀青去学校报道之后,米哈在同级还是掀起一些小波浪的,毕竟在职的明星艺人来上常规大学的很少,大家难得可以近距离看一下公众人物也挺稀奇的,但热度也就三分钟,米哈不常在校园出校,除了上课会低调的带着帽子坐在前排,其余时间也很少会遇到她。

  真当机场百分百躲镜头技能是白练的?

  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米哈和同学的关系,相反,经常帮她打掩护或是提前通知消息的同班和米哈都还挺熟的,大家偶尔也会出去约饭或是在图书馆上自习,所以这次点映的票也被米哈送出去了几张,让有时间过来的舍友或同学来看一下。

  拿到票之后的小伙伴基本上是抱着近距离看明星,说不定还能要到几张签名的心思来的,毕竟除了米哈这个主演之一,其他的演员也都会到点映会现场,结果他们看完电影之后根本顾不上签名合影了,泪流满面的给米哈发短信。

  ——啊啊啊啊啊啊,米哈你出来!

  ——我的眼泪啊,我的心脏啊,我的小阿姊啊,米哈你饿不饿,我请你吃饭啊!

  ——米哈,电影真的很棒,她们几个哭的现在蹲角落打嗝,你别担心,待一会儿我们就先从后门出去了,学校见。

  看电影很容易产生移情作用,哪怕小阿姊在片尾的时候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带着老阿姊可以去新的城市了,观影的观众也很难从小阿姊前半段受的委屈和欺负里缓过来,尤其是小阿姊饿到趴在地上奄奄一息,眼神却依然死死的盯着紧闭的门扉时,让米哈的同学们恨不得现在就去请米哈吃饭。

  他们恨不得去电影里送食物给小阿姊。

  大力看米哈低头回复消息的时候带着笑意,忍不住凑过去问了两句,他还在紧张影评人的反应呢,毕竟刚才结束的时候有几个影评人坐在那里也没有动,盯着谢幕的文字没什么表情,让人摸不准到底是喜欢这部电影还是不喜欢这部电影。

  现在看到米哈带着笑,大力就有些好奇了。

  “看,有观众喜欢的。”比起影评人的分析或反应,米哈更喜欢同学们的真实哭嗝以及怒而请客,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说明《阿姊》是值得普通观众喜欢的呢?

  米哈在昏暗环境之中的视力要好很多,她看到一些准备离场观众脸上的表情,心就差不多安定下来了,这些怅然若失又犹带欣慰的面孔,证明着老阿姊和小阿姊的魅力。

  好几个影评人围在苏导身边,感慨苏影后重出江湖让人惊艳,也有一些影评人下意识开始找米哈,他们被老阿姊所惊艳,更被小阿姊吸引,这个年轻的女演员把那份‘不屈和桀骜’演绎的太完美了,让他们都忍不住动容的跟着小阿姊的境遇握紧了拳头暗中着急。

  那种初生自带的野性与反抗,还不足够强悍却已经不容小觑了,影评人各有偏好想法也不相同,可是他们都承认一点,这个电影会炸现在的市场一个天翻地覆。

  这是春雷。

  无论是从艺术性还是商业性,观影的每个人都能从中收获感动和情感宣泄,哪怕有些影评人仍觉得结局过于美好是缺憾,也不能否认两个同名的女性带来的震撼。

  于是,多篇影评很快就出现在网络上,让边复习知识点边怀念米哈小广告的网友们纷纷卡壳,等等,这个评价未免过分直白和彩虹屁了吧,是米哈自己写的吧!

  要是被米哈绑架了,就眨眨眼,他们来解救影评人。

  尤其是影评人都会提到对米哈这个年轻演员的认可,更让网友们怀疑了,觉得这些影评和米哈当时怼在镜头前的亮瞎眼小广告一样,充满着米哈的风格。

  可一篇怀疑是米哈自己写的,两篇三篇甚至十篇二十篇呢?

  这总不可能是米哈冲到微博总部绑架了服务器吧!

  调侃之后,网友们开始仔细看《阿姊》的影评,总体上来说是名家出品,不失惊艳,而且,这部电影有着很明显的刺痛感,看完之后总会找到一个带着自己影子的角色。

  虽然网友们很关心,米哈真的在电影里升级打怪,或是一直被怪虐了吗?但看到评价很高的影评,还是会更好奇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些什么,然后早早的去预定了首映的电影票。

  连打分比较低,对结局不太满意的影评人都肯定了苏导的拍摄风格和米哈的演技水平,网友们真的好奇的心痒痒啊,全网去找相关的剧透都没有找到,就翻到了哭声一片,然后看了点映的观众声嘶力竭的摁着陌生网友大喊,一定要去看,一定!

  这是电影,还是米哈全屏做法啊?

  怀揣着这样的期待,《阿姊》首映的那一天,多家影院的场次爆满,票房开门大吉。

  怎么说呢?《阿姊》看着酣畅淋漓吗?是的,不管是小阿姊努力给自己挣出一条路,老阿姊和过去利落的告别走向新生活,都符合着观众们对美好结局的一切想象。

  可是,这并不影响电影把观众虐的直掉眼泪,太真实又太有典型性了,小阿姊和老阿姊受过的委屈有着高度的共鸣感,哪怕是小阿姊刚被送到老阿姊身边时的喜剧相遇,都是笑中带泪让人的心莫名酸涩。

  人和人之间的倾轧与迫害,从没有消失过,苏导的镜头温柔而宁静,将两个同名的女性经历的一切浓缩起来,哪怕用其他的温情所修饰,也并没有降低现实的冰冷。

  艺术作品,本来就是直触心灵,会把观众卷入情景之中的。

  不止是更容易共通的女观众,男观众也很容易被电影所影响情绪,他们在小阿姊的叛逆和不认输之中找到许些自己的影子,父子亲缘本来就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产生拉伸或是对抗感,孩子对父母的拒绝本身就是成长的内容之一,小阿姊的不服输和不甘心太容易让年轻人找到共鸣了。

  而老阿姊,又有着他们奶奶、外婆这些女性长辈的影子,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男孩子本来就更容易得到长辈的喜爱,所以相应的他们也会对奶奶、外婆她们的勤劳、慈爱印象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