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5章(2 / 2)


  孩子还小, 胤禛就没给起大名,只让元寿自己给取了个小名儿, 叫静圆,取自静以思远和事缓则圆这两句。听着像是个法号, 不过胤禛觉得挺好, 静怡不反对,于是这小名就定下来了。

  孙子出生之后,静怡要忙的事情就更多了。另外还要给安康相看媳妇儿,淑惠和宝悦已经出嫁,接下来就该轮到明馨了。因为康熙的儿子们, 所以这孙子孙女也都是一大堆, 就算是静怡开恩, 许他们自家相看,但相看好了,还有赐婚这事儿呢。

  雍正九年又是个大选之年,静怡还是不得闲。

  在她终于定下安康的婚事和准备好明馨的嫁妆之后, 怡亲王忽然病重。而且这次来势汹汹,就连御医,去看过之后也只说是没办法了。

  胤祥的身子毕竟是太差了些,又经年劳累,早在前年就有些撑不住了,还是胤禛用上好的药材,又给了胤祥半年的假期,这才让他慢慢缓过来了一些。

  可底子毁掉了,这段时间朝堂上又确实是忙了些,胤祥体内暗疾一并爆发,就再也控制不住了。

  胤禛和怡亲王感情深厚,连着几天每天下午都要出宫去探望怡亲王。可他就算是帝王,也阻止不了凡世众人的生来死往。怡亲王在拖了三个月之后,雍正九年九月初,在胤禛面前,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胤禛大痛,气怒之下竟是吐血。幸好御医本就守在胤祥身边,忙给胤禛施针,这才没让他悲痛之下中风瘫痪。生怕胤禛看着怡亲王的尸身会再来一次,怡亲王福晋也不敢担这责任,忙忙的就让儿子亲自护送了胤禛回宫。

  自然是将人送到了静怡这边。

  静怡看着床上的人,也忍不住叹气,怕是胤禛醒来,还有一场要闹。他原本交好的人就没几个,别的人在他登基之后就自动划分了君臣,像是张廷玉和田文镜。只有十三,既能保持初心,又能将他当亲兄弟,连十四都想着要谋算他的皇位,十三却是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怕是在胤禛心里,怡亲王这个兄弟的份量,甚至比自己这个皇后的还要重几分。

  可人有生老病死,胤祥本来身子就不是很好,这一天的到来,也是早晚的问题。

  现下自己该想的是如何安慰胤禛,总不能让他沉浸在悲痛中,万一他自己也病倒了那可怎么办?

  静怡亲自守了胤禛两个时辰,看胤禛眼睫毛动了动,就忙俯下身子轻声喊道:“皇上,皇上?”

  胤禛费了好大劲儿才睁开眼睛,愣愣的盯着静怡看了一会儿,竟是眼眶发红:“十三弟他,十三弟……”

  胤禛的语调太过于悲痛,静怡也忍不住跟着红了眼睛:“皇上,我知道您伤心,可事情已经是这样了,十三弟向来对您一片忠心,您稍有个病痛,他都要念叨您两三天,您若是因为十三弟而坏了自己的身体,十三弟岂不是又难过又自责的吗?您得让十三弟放心的走才行啊。”

  胤禛盯着床顶默默的流泪,说实话,静怡自从进了王府伺候胤禛,这都已经二十多年了,元寿都娶妻生孩子了,她这还是第三次见胤禛流泪。

  头一次,是康熙过世的时候。第二次,是太后过世的时候。连弘时过世,胤禛都没流过眼泪,当然,也可能是没让静怡看见。这是静怡所见过的第三次,可见他对胤祥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皇上,十三弟的丧事,还要您给恩典呢。”静怡又说道,胤禛却是不接话,只唠叨道:“佟额娘过世的时候,皇考命德妃照顾朕,那会儿十四弟才一岁多,皇额娘满心满眼都是十四弟,对我几乎是连看都不看一眼的。”

  静怡心里一揪,忍不住伸手摸了摸胤禛的脑门,那会儿胤禛才多大啊,十一岁,刚死了养母,康熙又是只看重胤礽,自觉得德妃是亲额娘,肯定能照看好胤禛的。却是没想过,佟氏当年,也算是强抢了德妃的儿子,后宫女人,哪儿来的情分?

  只看胤禛的性子,就能将德妃的性子给揣摩出来两三分了。那样的别扭,又听胤禛为佟氏守孝,又见胤禛为佟氏伤心,怎么可能会扔下小儿子去关心胤禛?

  “我去给皇额娘请安,十四弟正在哭闹,我生生在太阳底下站了半个时辰,那会儿十三弟还小,摇摇晃晃的捧着冰碗出来,非得要让我吃。”

  “我再去皇额娘那边请安的时候,也会给十三弟带一些点心什么的,十三弟是个有良心的,次次都记在心里,但凡我有什么为难的,他绞尽脑汁也要帮我想办法。”

  “皇额娘不喜欢我,他就帮我在皇额娘面前说好话。皇额娘看重十四弟,他就拉着十四拼命的来找我,好让十四到皇额娘面前也能说就几句好话。他却是不知道,十四就是个白眼狼。”

  “等他长大能办差了,别人都是想着自己发展些势力,将来就算不参与皇位的争夺,也能站在有利的一方,只有他,明知道我那会儿处于低谷,却是义无反顾的跟着我,我帮着太子,他也跟着为太子出谋划策,我打算脱离太子,他就跟着和太子疏远,我想杀人,他就帮着望风。我想放火,他就帮着递柴火……”

  胤禛也不管静怡有没有在听,只喃喃自语的说着他和十三的交情。

  静怡跟着默默的掉眼泪,胤禛重情,连那拉氏三番四次的犯错,他都能看在少年夫妻的份儿上,给那拉氏留一条明,留一些颜面,更不要说,十三一辈子对他忠心耿耿了。

  “他怎么能离我而去呢?他就这么狠心,将我一个人留在了这世间!”胤禛忽然暴怒,静怡忙伸手将他抱在怀里:“皇上别生气,十三弟也是没办法了,御医不也说了吗?若不是十三弟心智坚强,怕是这两年都熬不住的,十三弟想来也定然是舍不得您的,您就是不为了自己,为了十三弟的一片心意,也不该不拿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儿啊。”

  静怡百般劝解,胤禛却还是耿耿于怀,但幸好,他闹腾一整天,到了晚上就有些筋疲力尽,静怡又给他吃了些安神的汤药,晚上就是睡的不安稳,也是能安分一些了。

  等第二天再醒来,天大的怒气,也已经散了些。时间这种东西,本身就是很奇怪的,胤禛虽然还是伤心难过,却也已经有些恢复理智了。

  追封怡亲王为铁帽子亲王,丧礼大办。胤禛大约是怕十三到了地府会被其他人欺负,竟是陪葬了自己惯用的鼻烟壶,因着是明黄色的,也只胤禛一个人能用,也能代表一下胤禛的身份。

  等怡亲王下葬,胤禛又发了追忆十三的圣旨。不过,只要他没有将那股悲痛憋在心里,哪怕他发十道圣旨去追忆呢,静怡都觉得没什么大问题。

  十三福晋后来亲自上了折子,表示要将怡亲王的爵位留给小儿子弘晓。胤禛很大方,立马就准了这圣旨。

  明馨按说是十三的亲生女儿,是该守孝的,不过因为被过继给胤禛,就不用守三年孝期了。但一年还是要的,于是这婚期就略微推迟了些。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胤禛虽然还是会时不时的想起来胤祥,但时间能带走一切,再大的悲痛,也会慢慢变成思念的。一年过去,在安康成亲之后,胤禛再提起胤祥的时候,就能面带微笑了:“他向来是个洒脱的,若是朕天天以泪洗面,每提起他就伤心欲绝,怕是他要笑话朕小女儿姿态了。”

  这种变化,静怡自然是高兴的。可她对胤禛的担心,却并没有减轻。

  大约是因为少了十三这个左膀右臂,胤禛处理起公事来更加的废寝忘食了。以前除了每天晚上休息两个多时辰,白天还时常能来找静怡吃个饭,睡个午觉,说会儿闲话什么的。

  现在,静怡有时候一连三五天都见不着胤禛一面。

  她想尽了各种办法,让人研究药膳,每次见着胤禛就劝他休息,有时候还抱了大孙子逗胤禛笑,可收效甚微,胤禛还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瘦了下来。

  原先她绞尽脑汁想尽办法折腾,都没能让胤禛的大肚子完全的消下去,可现在,距离胤祥过世不过是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胤禛前年的衣服,再穿在身上就已经变成了空荡荡的了。

  静怡有些心慌,她模糊记得,胤禛过世的时间,好像是雍正十几年来着。

  “皇上,您不能这样下午了,您自己看看。”好不容易抓到一次胤禛过来的机会,静怡再次劝道:“瘦了一大圈!再这样,今年开春做的衣服,到秋天就又不能穿了,您是打算累坏了身体吗?”

  “朕忙过这段时间就不忙了。”胤禛老一套的说法哦:“海军训练的效果很好,元寿上次提出建议,命海军保护商船,从而赚取佣金,朕觉得这个主意很好……”

  “皇上!”静怡打断他的话:“还没和皇上说呢,有个好消息,安康福晋有了身孕了。”

  胤禛面上露出些喜色:“是吗?章佳氏倒是个有福气的,这才嫁过来没几个月就有了身孕了,那出宫建府的事情,就再往后拖一拖,等安康福晋生了孩子再说。”

  “敏敏和格佛贺年纪也不小了,皇上是如何打算的?”静怡笑着问道,这些事儿都比较简单,能让胤禛多想点儿家事儿少想点儿朝政,静怡觉得这办法还是很可行的。

  可惜,胤禛下一瞬就又转到朝政上了:“蒙古那边又上了折子想求娶公主,这次还是个郡王,朕觉得敏敏的年纪正好,格佛贺嘛……”

  亲生的闺女,他是舍不得送到蒙古去的。再者,年氏也没了,长寿身体也不好,他总觉得对年氏留下的一双儿女有些亏欠,要不然,就在京城给格佛贺选一个额驸?

  可是,那安安该怎么办?安安现下年纪小,可再过个十来年,也该成亲了。

  胤禛想着,忽然一拍额头,姐妹俩相差的岁数有些大,等安安能成亲,格佛贺早就嫁人十多年了,到时候谁还会计较是不是姐妹俩都留在了京城这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