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重回1988之IT女王第24节(2 / 2)


  行军床上整整齐齐,拿出来的毯子都没动过。

  等到了厂里,陈勇和龚伟已经到了,陈勇关切地问安夏怎么看起来精神不太好。

  “困。”安夏如实回答。

  “打起精神来,有个好消息宣布。”龚伟今天异常的兴奋,他是负责安排销售和生产任务的,今天早上开会是他提出,说有大事宣布。

  龚伟兴奋的不行:“昨天下午,好几个服装厂的货款到账了!去掉所有的成本,咱们能净赚20万!咱们赚钱啦!”

  “还不错。”安夏不觉得二十万很多,不过短时间门能开张是好事。

  “这还是第一批,要是供货好的话,他们会要更多的。”龚伟满脸红光。

  陈勇笑着说:“这次首功是安夏,这笔货款里最大的一笔应该是华盛时装公司的,他们的订单单价最高。”

  一向爱挑安夏毛病的龚伟也不得不承认:“哎,做高级面料就是好,不像做便宜布,加班加点,累死累活像个二百五,一看净利一毛五。”

  “我们一定要保住质量,千万不能把品牌做塌了。”安夏很冷静。

  “现在我们最大的客户是华盛,发给他们的布料,要一米一米的检查,不抽检,全检。”

  鉴于自己无耻地利用了黄厂长的广告让「哇哦」也跟着在央视露脸。

  安夏决定亲至第一线,为这批布料把关。

  快下班的时候,安夏去纺纱车间门检查工作进度,发现今天没有生产一丁点华盛的订货。

  “怎么回事?”安夏问道。

  技术员回答:“这次启用的是一批新棉,我们正在做单唛试纺,然后才能确定配棉成分比例,这个需要一段时间门。”

  安夏站在一边看技术员们讨论的内容,还有做的一些实验,觉得她们正在进行的工作,应该是可以用计算机实现的。

  “对,是可以……”陆雪回答,“我同学在北方一家棉纺厂,他们已经在尝试了,是基于线性规划原理来建立数学模型,就是……”

  陆雪说了一通原理后,安夏提问:“那为什么没有推广到全国?”

  “因为是一期一期做的,就像你们技术员说的,每次启用新棉,就需要重做一次,不连续也不稳定,对特殊要求也实现不了。”

  “有国外纺织业同款软件直接抄吗?”

  “全世界棉花质量不一样,国外的软件数据在国内不好用。”

  安夏琢磨了一下,觉得此事还是可行的。尽管国营纺织厂日薄西山,眼看就要暴毙,那也是因为质量太差,品种单一。

  而不是说全国人民都不用纺织品了。

  这个软件说不定有点搞头。

  不过这个开发计划可以往后放放,重点先把「哇哦」和它的游戏们抓紧搞出来。

  安夏找了几家印刷厂,想给软盘印包装套,给汉卡印包装盒。

  印刷厂老板以为她是哪个大厂的秘书,热情地问:“要多少?”

  安夏伸出一根手指:“100个盒子,100个软盘套。”

  印刷厂老板身子向椅背上一靠,皮笑肉不笑:“我们一开机就是一千起步。”

  走了一圈,毫无收获,所有的印刷厂都嫌安夏的生意太小了,懒得理她。

  安夏无精打采地走到一个熟悉的地方,抬头一看,到了孙志公司楼下。

  她便上去讨杯水喝,顺便吐槽印刷厂家大业大,看不起小生意。

  孙志两眼放光:“找我呀!我是干什么的!卖文具的呀!你那盒子,我给你用硬面抄的材料,再不行,我还有生产铅笔盒的生产线!”

  “你们厂的那个质量?别客户拿到手上,当场盒子就碎了。”安夏表示对孙志的质疑。

  孙志拍着胸脯保证:“绝对没问题。”

  安夏不相信他,但他的厂子确实是最快的解决方案。

  于是,她亲自去了一趟工厂,召集了工人:“这次的订单不多,所以,一定要保证质量。

  做完之后,我来检查,没有一个次品,盒子每件奖金四块钱、软盘套每件奖金两块钱,工序上的所有人平分。

  如果有一个次品,哪道工序出的问题,我就开除哪一个工序的人。我说完了,大家有问题吗?”

  工人们齐声说:“没有!”

  第19章

  不懂事的幼儿会一步步试探触发妈妈愤怒的底线。

  长大的人类依旧沿袭这个光荣的本能。

  开工第一天晚上, 一百个盒子和一百个软盘包装套就做好了。

  安夏下班之后就赶去孙志的文具工厂验收。

  检查到第十二个汉卡包装盒的时候,她刚把盒子拿起来,「叮当」一声脆响, 盒盖脱落掉在地上。

  安夏捡起盖子, 仔细检查原因。

  正常情况下,盖子的四条口边应该有四个微凸,盒子的四条口边应该有四个微凹, 用来固定盒与盖。